“老师,这么粗的桥墩能承受多少重量?”几名初中生指着正在建设的高架桥桥墩,好奇地问着。4月25日,中交一公局三公司淮河路高架桥2标项目党支部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育英初级中学党支部开展“万名工程师进课堂”活动,项目总工程师樊晓军变身“特聘讲师”带着工程案例走进校园,学生们则带着好奇心来到施工现场,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“工程启蒙课”正式开讲,为青少年播撒工程建设的火种的同时,进一步讲好企业故事,展现良好品牌形象。
党建引领焕发“校企联合”新生机
为深入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,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,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,项目党支部与校党支部共同筹划本次活动。“如何让课本上的公式‘活’起来?怎样在学生们心中播下工程的种子?”成为两个支部讨论的重点话题,从策划方案到课程主题,从安全防护到现场参观,双方精心筹备组织,全力构建“校企一体、产教融合”育人体系,让学生们收获宝贵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时,在心中种下探索科技、投身工程的梦想种子。
工地变身巨型“科学乐园”
“这些看起来像积木一样密密麻麻的架管,组合在一起能够支撑1800吨的重量!”活动当天,在高架桥施工现场,樊晓军为20余名前来观摩的育英中学师生介绍着。在现场安全员和技术人员的引导下,共同近距离观摩桥梁施工过程,从支架搭设、钢筋绑扎等工艺到智慧工地设备操作,从混凝土浇筑流程到BIM技术应用,将课本中的物理公式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工程实践。在智慧展厅,樊晓军现场演示项目智慧工地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、数据分析和预测系统,让师生亲身体验安全防护的重要性。
教室变身工程“设计院”
观摩结束后,樊晓军化身“特聘讲师”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育英初级中学阶梯教室,将工程亮点转换为《解锁桥梁密码,搭建梦想之桥》主题的PPT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,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工程科普课。课上,通过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斜拉桥苏通大桥,世界第一高桥的北盘江大桥,以及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等案例,讲述工程技术创新赋能国家发展;并结合参观的淮河路高架桥项目,讲解桥梁结构形式,解密“装配式施工”“减震降噪技术”的作用。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围绕“智慧工地”“桥梁抗震设计”“绿色施工”等话题踊跃提问,樊晓军则用形象的比喻一一解答,赢得了阵阵掌声。
收获“未来工程师”与实践真知
“这场活动让工程知识‘活’了起来,为学生们种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,增添了学习动力。这既是校企联培的新形势,也是品牌‘种草’新动能。”育英中学校长陈中华在总结中表示。通过展示智慧工地、工程课堂、现场讲解,工程建设已悄然在学生们心中刷新了好感度。“原来每个工程里都藏着这么多知识,我以后也要当工程师。”一位参加完活动的学生跟同学们交流着。
从钢筋水泥的工地到书声琅琅的校园,当反光背心与校服相遇,当工程图纸与课本知识碰撞,“万名工程师进课堂”正架起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之桥。这场跨界联动不仅让青少年深切地感受到基建强国的时代脉搏,更展现了新时代工程师群体的社会担当——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,也是知识的传播者。正如樊晓军所言:“每一代工程师的‘接力棒’,都该带着温度传递给未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