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实践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实践,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,2025年7月6日,厦门医学院“头雁飞—党团青年先锋”实践队整装出发,前往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,进行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助力古宅村整合特色资源,提供乡村振兴新思路。
擦亮文化“双字”品牌,让“土字号”与“文字号”齐发光
在7月6日上午的座谈会上,村干部与实践队伍围绕“提升古宅村影响力”展开深度研讨,明确以“古宅蒜香”、“解元文化”两大核心IP为抓手,推动特色产业与历史文化融合发展。针对“古宅蒜香”,重点挖掘大蒜产业的附加值,推广“大蒜精酿”和“蒜香咖啡”等创新产品,通过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化包装,让本地农产品从“田间”走向“餐桌”,从“土特产”变为“网红品”;对于“解元文化”,则计划通过活化历史场景、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,将“崇文尚教”的精神内核融入旅游体验,让文化IP成为吸引游客的“强磁场”。双品牌协同发力,既守住了乡村的“烟火气”,又激活了历史的“文化味”,为古宅村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。
图为实践队与村干部进行座谈交流。 薛文鑫 供图
筑牢健康乡村防线,让基层医疗“留得住人、暖得了心”
调研过程中,实践队实地走访了古宅村卫生所,与驻村医生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基层医疗人员的工作环境、日常诊疗内容及当地医疗服务覆盖情况。针对当前基层医疗面临的“人才引育留”难题,双方认为,一方面,通过改善工作条件、提高待遇保障,增强岗位吸引力;另一方面,建立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动培养机制,为基层医生提供进修通道,让人才“引得进、留得住、能成长”。此举不仅关乎村民的健康福祉,更能夯实乡村振兴的“健康基石”,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,提升乡村生活的幸福感与安全感。
图为实践队前往村卫生所调研。 薛文鑫 供图
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,让“地头作物”变身“增收引擎”
在田间地头,实践队前往村里的农耕体验基地实地考察,了解当地特色作物的种植品种与生长态势,重点探讨“农企合作、农研结合”的发展路径。通过推动本地作物与加工厂、实验室建立稳定合作,可实现从“初级种植”到“精深加工”的跨越——依托科研力量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,如功能性食品、天然调味料等,让传统农业向“智慧农业”“品牌农业”转型。这一模式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,更能拓宽村民增收渠道,让土地迸发更大活力,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。
图为实践队在农耕体验基地调研 薛文鑫 供图
此次实践以“医学赋能乡村,青春点亮基层”为导向,为古宅村的发展振兴指明方向:以品牌为笔,绘就特色发展蓝图;以民生为基,夯实乡村治理根基;以产业为要,激活内生发展动力。同时也让医学青年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,在服务群众中践行使命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,书写新时代医学生扎根基层、服务人民的生动答卷。
(厦门医学院头雁飞-党团青年先锋实践队)